引领药理创新   赋能医药发展

专家介绍(1)

专家介绍(1)

副标题

杨宝峰
Christopher G. Kevil
杜冠华
叶文才
张永祥
季勇
Christopher G. Kevil    教授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什里夫波特 (LSU Health Sciences Center-Shreveport) 研究副校长,《Redox Biology》杂志主编。

Christopher G. Kevil PhD is currently Vice Chancellor for Research at LSU Health Sciences Center at Shreveport. Dr. Kevil maintain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program providing leadership for the Cent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ciences at LSU Health Shreveport. Dr. Kevil earned his PhD degree from LSU Health Shreveport i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hysiology followed by a fellowship at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UAB) with an emphasis in redox pathophysiology. Returning to LSU Health Shreveport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he established cutting edge research programs regarding redox biology regulation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leading to insights on how glutathione, nitrite/nitric oxide, and hydrogen sulfide regulate vascular health during ischemia.  These discoveries resulted in pat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companies. Dr. Kevil is a Fellow of the Society for Redox Biology and Medicine, a member of the 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and a Fellow of the Cardiovascular Section, a member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recipient of numerous research and teaching awards. Dr. Kevil serves on editorial boards of leading journals includ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American

杜冠华    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医药理学专家,1982 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1989 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2— 1995 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5—1998 年University of Liege, Belgium,博士后,研究神经生物化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药物筛选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秘书长,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亚洲西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山东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  ,山西大学特聘教授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主持完成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1035计划、科技部公益重大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十余项,研究工作取得良好进展。主持完成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成果,经初评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利用研究的技术体系,开展药物筛选工作,为本单位和国内科研机构进行药物筛选60余万样品次,发现一批具有研究开发价值的活性化合物,有些已经进入深入研究阶段。
叶文才    教授/副校长 暨南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副校长。曾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广东南粤百杰。一直从事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创新药物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首批本土创新团队等科研项目40余项。已发表SCI收录论文510余篇,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项,研发的奥兰替胃康片和地乌风湿安胶囊分别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正在申报新药证书;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主要成果入选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药学发展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张永祥    研究员/理事长 军事科学院/中国药理学会
本科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1991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获日本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现任军事科学院抗毒药物与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免疫药理学研究、新药研发以及医药科技战略研究。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等成果奖,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主编专著7部。曾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执委兼天然药物药理分会主席等职。现兼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主编等职。
专家介绍08

专家介绍08

副标题

杨宝峰
余细勇
叶文才
陈有海
周家国
苏国辉
陈荣昌
季勇
刘叔文
王健
卢应梅
黄聿
朱依谆
张勇
李学军
程永现
邓文斌
叶德全
刘培庆
贺震旦
朱大岭
王鹏
胡清华
唐旭东
李铭源
吕德生
毕惠嫦
张冬梅
梁海海
鲁明
杨光义
Low Chian Ming
聂晓伟
陈剑平
Gautam Sethi
孙海建
曹旭
曹磊
持续更新中
杨宝峰    院士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20余所著名院校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主席、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心脏疾病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寒地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国家教学名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及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杨宝峰院士从事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40余年,在重大心脏疾病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发现调控重大心脏疾病发生的重要分子和药物靶点,提出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学说,分别编入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主编规划教材《药理学》(6、7、8、9版),并获全国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在Nature Medicine, Circulation, JACC等著名期刊发表500余篇研究论文,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推动制药行业的发展。自主研发大明胶囊、康欣胶囊、盖中盖、粘连平、菊龙饮等多种新药及汉方药,取得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破解了三氧化二砷、氯喹、阿奇霉素等药物毒性发生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瓶颈问题。
余细勇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

      二级教授,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广州分子与临床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分子与干细胞、表观遗传药理学及肿瘤心脏病的防治。
      社会职务: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长/监事长,广东省药品监管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转化医学委员会共同名誉主任委员。       学术成果:发表SCI论文超过180篇,其中IF>10的论文60多篇。主编学术专著4部、主编副主编教材3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申请及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多项,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2个一流专业和2门一流课程负责人。入选Stanford-Elservier药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以及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       曾获荣誉:广东省卫生系统“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八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
叶文才  教授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曾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广东南粤百杰。一直从事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创新药物等研究,在新颖结构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发现及仿生合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学、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40余项;已在Gut、JACS、J Clin Invest、Angew Chem Int Ed、Hepatology、STTT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530余篇,总他引14000余次,连续被列入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80余项;研发的两个候选新药已分别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主要成果入选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陈有海  院士

深圳理工大学


      免疫学博士,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Fellow,国家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基金委杰出青年学者。现任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讲席教授、院长。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和实验医学系终身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学委员会主席,美国多发神经硬化基金会科学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主要从事癌症、炎症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在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免疫检查点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等诸多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在《Science》、《Cell》、《Nature》、《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ancer》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H因子68;文章总引用次数>20000)。入选全球前1%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是美国Kunkel学会会士(Elected Member),雷顿奖(Colyton Prize)获奖人。


周家国   教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现为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广东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
      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药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12月被聘为中山大学教授。一直从事离子通道与疾病,特别是钙离子通道和氯离子通道功能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工作。已在Circulation, Eur Heart J,Gut,Hypertension,J Am Soc Nephrol以及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著50多篇,论著他引2000多次。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资助。
苏国辉 院士
广州暨南大学

      广州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脑与认知国家实验室,社會學院,及眼科学系解剖学讲座教授﹐何馮月燕基金明德教授(神經科學), 中科院 院士, 中國脊髓損傷研究協作組董事會聯席主席,中国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杂志 总编辑。 1977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致力研究视神经系统轴突再生。于1985年首先证实了使用外周神经的移植方法可以使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网膜节细胞长距离再生。 研究方向是使用多渠道的方法, 来促进视神经及脊髓轴突再生﹐ 致力研究探索神经保护和再生的因素, 包括納米醫學﹐营养因子, 运动, 中草药提取物, 其他一些小分子, 免疫反应, 康复训练等 。 1995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9年获选为中科院院士。2015年获选为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2017年获选为 DABI(Dana Alliance for Brain Initiatives)会员,2021年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2019 年获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共发表470多篇SCI论文; 拥有专利 46 项。
陈荣昌  教授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前任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组长/慢阻肺联盟主席。2020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长期从事支气管哮喘和肺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隐匿型哮喘的概念;首次开展呼吸肌肉功能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无创人工通气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多篇,参编专著8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青中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八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等荣誉。

季勇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被授予国家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药学专业负责人、教育部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负责人及 “333工程”领军型人才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心血管和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先后主持各类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科学部综合研究专项项目等。在Circulation(3篇)、Circ Res、Nat Commu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2021)及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2019)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件,国际专利1件。现担任英国药理学报(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亚洲副主编、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生物活性小分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刘叔文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以病毒蛋白保守区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研究; HIV潜伏激活分子机制及艾滋病治愈药物的研究;病毒感染的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 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3项、美国专利1项,另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7项,国际PCT专利3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Lancet,Chem Sci,Biochem Pharmacol,J Biol 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0,被国际引用3400余次,个人h-指数为29。主持和参与多项新药的研发,曾参与的3项新药研究获得新药证书,1项一类创新药物的研究获得临床批件。
王健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血管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国家心血管中心右心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呼吸临床中心肺血管病学组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属高校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英国实验生理学杂志资深编辑,美国肺循环杂志资深编委。2006年获得美国生理学会呼吸分会科学家奖,2003 年和2008 年两次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基础研究优秀科学家奖。 202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 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2014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2020年二等奖1 项。申请人在Lancet、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 等著名杂志发表SCI研究论文175 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1680,他引次数超过7000 次,承担国家、省、市各级课题25 项,包括国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 项。共培养博士后5 名,博士研究生25 名,硕士研究生28名。
卢应梅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日本Tohoku Univesity。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及神经精神疾病机制及药物研发。 近5年发表代表性SCI论文50余篇,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发表在Neuron、J Clin Invest、Molecular Psychiatry、J Exp Med 、Autophagy、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Pineal Res等高水平刊物。 兼任SCI刊物国际编委《J Pharmacol Sci》编委,日本Tohoku University客座教授,中国神经学会脑血管功能与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微循环学会微循环药物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黄聿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黄聿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于1993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从2010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讲座教授,心脑血管研究所创所所长。他在2021年底任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主任,生物医学及血管生物学讲座教授及胡梁子慧生物医学教授。黄聿被推选为国际心脏研究学会首批中国籍会士之一,曾任亚洲血管生物学会主席,身兼多个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或副主任委员。现任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和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目前也身兼Circulation Research副主编。

黄聿团队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学生物机制,并致力于寻找血管相关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在动物模型中探索逆转血管功能障碍所致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新方法。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80篇,他团队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超过31570次,h-指数是92 (Google citation) 黄聿曾获聘为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的访问教授以及澳门大学杰出访问学人。他获得香港裘槎基金会裘槎优秀科研者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9年一等奖, 2017年二等奖), 2020年度香港研究资助局首届高级研究学者奖, 2020年度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以及中国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杰出贡献奖。

朱依谆    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

      现任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科大医院内科全科执业医师、中国国家级名医,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内科医学博士),同时兼任澳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澳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盟副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创新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中国临床用药》(第一版)主编、全国医药院校《药理学》国家规划教材(第七、第八版和英文版第一版)主编。曾担任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近1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教授和国际天然产物发展学会(ISNPD)第八任主席。朱依谆教授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炎症免疫机制和抗衰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自2005年复旦大学全球招聘药学院院长回国后,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1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共计1.8亿到位经费。朱依谆教授发表了330余篇科学论文,被引超过15300余次(h-index 67i10 index 228),他的研发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8项,美国及世界(PCT)、日本新药发明专利10项。2016年,其研发成果益母草碱(SCM-198)成功落地转化(1.5亿)正在美、中同时展开临床(I期和II期)研究中, 另一项1 类新药最近也以上亿成功转化。被美国Science期刊评述为中国新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名科学家排名和斯坦福大学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的排名。

张勇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哈尔滨医科大学星联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青委会主任委员,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创新药物研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等。申报发明专利12项(授权4项),主编及参编教材7部。


李学军  教授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分子药理及新药发现的研究。已经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并 获得10余项国家基金的支持,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创新药物重大专项等研究。主编、副主编专著或教材十余部,已培养研究生49人。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五洲女子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现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监事长,世中联网络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副理事长等。
程永现  教授
深圳大学

      德国洪堡学者、深圳大学药学院院长、深圳大学中医药守正创新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粤东药食资源功能物质与治未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2019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获河南中医药大学学士、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学位。曾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博士后,于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从事药品审评工作,于德国耶拿大学从事药物学研究。2008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晋升为研究员2016年被深圳大学聘为特聘教授。曾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七)、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五)、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132017)、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
      他长期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及新药转化工作,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旨在开展“三性(颠覆性、转化性、奠基性)”研究。他针对中药成分复杂、药效物质难以阐明、产业发展受限等难题,创建了中医治则治法指导下阐明中药药效物质的新模式,形成了围绕慢性疾病运用“衷中参西”方法揭示中药药效物质的新体系,并在树脂、灵芝、昆虫三大类特色中药成分摸底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发现的16个中药成分被权威杂志评述为“Hot off the Press”,助推有机化学发展;提出的基于中药配伍理念和“臆想”的现代分子杂化理念正在有效指导抗肾脏纤维化、抗肺动脉高压、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研发。发表论文300余篇(SCI 196篇);申请专利近百件,授权40余件。

邓文斌 教授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中山大学深圳药学院院长,加州大学戴维斯终身正教授,“广东省干细胞与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干细胞与胶质细胞生物学及其在中枢神经再生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表了142篇高水平论文,在神经干细胞和胶质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2010-2013年任美国《干细胞研究》主编,从2006年起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基金会的评审专家,以及多种重要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曾担任过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组委会主席,主编《干细胞系列研究》一书,参与了多部医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叶德全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医学院副院长(科研与创新)。198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并于1988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自1989年起先后在Scripps研究所及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其科研项目获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连续资助25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及在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炎症机制和病理模型及相关药物靶标的发现。先后与强生、诺华、GSK等公司开展研发合作,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1项,共同发明人专利2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98篇,被引1万多次。于2010年回国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药学院院长;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任澳门大学讲座教授。学术兼职包括FASEB Journal副主编,Pharmacological Reviews 副主编,Physiological Reviews副主编, Molecular Pharmacology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编委。

刘培庆  教授 中山大学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与毒理学实验室主任,新药研发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广东省首批“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山大学卓越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之一。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为高血压心肌肥大及心衰的病理机制及相关新药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及重大项目3项。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Autophagy、Cell Death Differ、Hepatology、Br J Pharmacol、APSB等SCI收录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IF10.0以上文章12篇,中科院一区文章40多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600,他引超过8000次,H指数49,G指数85,入选2021年全国药学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获授权中国及美国发明专利20多项,承担着2个1类新药的临床前研究。现任国家发改委“新药成药性评价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长、全国转化医学产业学会副会长,中国整合药学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委会副主委、心血管药理专委会及抗炎免疫药理专委会常委等。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奖专家、国家重大专项申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等。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入选2012年度“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

贺震旦  教授

深圳技术大学


      药学院院长,特聘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孔雀计划”B类人才。1991年留学日本,1994年获得日本国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学位,在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和歧阜药科大学完成生物合成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药用植物化学研究和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天然产物及中药领域的研究工作。2001年到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药学院,参加国际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组(ICBG),开展天然活性物质结构的研究。2003年8月,加盟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从事中药研究工作,组建中药研究实验室,并被聘为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专家。2009年元月,受聘于深圳大学医学部,教授,担任药学院院长,2012年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现任深圳技术大学药学院院长。

      贺震旦博士长期从事中药以及免疫抗病毒感染新药研究,在天然小分子调控内源抗病细胞因子增强机体抗感染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探索。主持市、省及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Autophagy、Theranostic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Kidney International及JAFC等发表200余篇学术研究论文,入选2021年度全球前2%科学影响力顶尖科学家排行榜;获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获一项深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获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三部学术专著;12项研究专利;完成三部学术专著,培养硕士生24名,博士生3名,博士后8名。

      贺震旦博士现担任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经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资格审定,被聘为深圳市项目基金评审专家;为深圳市科创委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和发改委科技专家委员。贺博士被聘为广东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

朱大岭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

     1991年-1992年在日本筑波研究所药物代谢研究室作博士后;1993年回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作,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在美国Toledo大学药学院作博士后;1996年末-2002年在美国Wisconsin医学院工作,任博士后、研究员、讲师、助理教授;首批“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美国Wisconsin医学院客座教授;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领导直接联系专家。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25项。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2项;“86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子课题1项,美国心脏病学会课题一项及省市重大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美国NIH课题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黑龙江省政府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102篇,其中国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文章45篇,责任作者22篇,第一作者6篇,影响因子合计超过130,在国外学术期刊被引用超过450次。

王鹏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会长。1984年获南开大学化学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学位。获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俄亥俄州杰出学者,佐治亚州研究联盟杰出学者荣誉称号。2022年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2021年美国糖化学界最高奖Claude S. Hudson奖获得者,是首位获此奖的中国大陆出生学者;2021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届张树政糖科学奖杰出成就奖获得者;2002年美国化学会糖化学部Horace S. Isbell奖获得者;2000年与C.-H. Wong 教授共同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历任美国迈阿密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化学系正教授、终生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与化学系讲席教授,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化学系讲席教授、系主任。曾兼任南开大学药学院院长(半职),建立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王鹏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核酸科学,糖科学,药物化学,药物递送材料。他在各种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著467篇(H-index 57 (Google Scholar) and 47 (Web of Science),参与7部学术专著的编写,拥有美国和中国专利19个。

胡清华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教授、主任。1989年本科毕业于原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4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系,1996年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因突出业绩分别于2000年、2002晋升讲师、助理教授(终身教职)。2004年起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他毅然放弃国外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国内其他一流院校的高薪聘请,全职回到母校工作。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缺氧与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国际著名专业期刊Lancet,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Hypertension等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任国内外多种期刊如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Cell Physiology编委以及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生理学报等杂志审稿人。曾荣获华中科技大学校“三育人积极分子”称号和“硚口拔尖人才”称号。

唐旭东 研究员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


      理学博士,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药及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任研究员,深圳市领军级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九三第七届市委委员、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理事、分析测试协会副主任委员、深圳食品安全协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至2009工作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2009年6起工作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市天然及创新药物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研究以及中药及天然药物分子作用机理研究。

      科研情况:重点课题研究如多组学的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筛选及药学、药效、药理和制剂工艺技术。

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广东省、深圳市科技项目超过 20 项。累计研究经费 2000 余万元。发表论文 36篇,其中 SCI 论文 32 余篇,申请专利 40 余项。

Prof. Simon Ming Yuen LEE
University of Macau

      Simon Ming Yuen LEE is currently Deputy Director 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Biomedical Scienc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Research in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nd also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 of the 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acau. Simon obtained PhD degree in biochemistry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is research interests lie in the discovery of drug-like agents from natural products including small molecule and biologics for use in various therapeutic areas, including oncology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His dedication to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genomics,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has leaded to over 300 scholarly articles, including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and Science Advances. Simon is a life member of Clare Hall,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e has served as a committee member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Chair of Council, Macau Pharmacology Association; Executive President, Consortium of 'Belt and Road' and Portuguese-Speaking Countries for Natural Medicine Innovation (Macao); Committee Members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log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Medicine,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 Chinese Medicine Regulatory Advisory Board, Pharmaceutical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Macao SAR government; Technical Expert of Accreditation Assessment for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吕德生  教授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国际肿瘤中心特聘教授,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主任,深圳市孔雀计划B类人才。1998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已在多个研究领域获得原创性研究成果,1997年,鉴定了第一个原核生物的锌转运蛋白;2004年,首次发现Wnt信号通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被激活,并已鉴定多个新颖的Wnt信号通路抑制剂,其中一项有关盐霉素对肿瘤干细胞的抑制机理研究被顶级科学杂志Nature Medicine选作研究亮点加以介绍。2016年,首次报道灵菌红素通过阻断Wn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2018年,首次揭示了佛波酯TPA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肿瘤形成的新颖机理。2019年,鉴定了盐霉素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的新颖机理;2020年,发现含硫金属铱配合物通过靶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乳腺癌和乳腺癌干细胞的活性。迄今已发表60多篇科学论文,论文已被引用超过2500次,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引用已超过1500次,并已申请多项国际专利。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信号通路、肿瘤干细胞和抗肿瘤新药的研发。现任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医学测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毕惠嫦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


      国家杰青/优青获得者;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主任。专注于内/外源物代谢调控对疾病及合理用药影响的研究。主持国家各级课题20多项。已发表中英科研论文130多篇,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Hepatology, Cell Death Differ, Acta Pharm Sin B, Brit J Pharmacol等发表SCI论文90多篇。主编并出版专著5部,参编7部。

目前担任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候任理事长等学术兼职。担任5本SCI期刊编委。

      毕惠嫦博士获2014年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优秀药理学者奖、2018年国际代谢学会(ISSX)亚太青年学者奖(2018 ISSX Asia Pacific New Investigator Award)、2021年美国药理与实验治疗学会(ASPET)Richard Okita Early Career Award in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张冬梅  教授 暨南大学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广东省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筛选与评价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药学会中药学专委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还兼任《Acta Pharm Sin B》、《Front Cell Dev Biol》等多个杂志的客座主编、编委和青年编委。
      从事肿瘤药理学研究和新药研发。先后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 Clin Invest、JExtracell Vesicles、Signal Transduct Tar等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参编英文著作2部,参编教材1部。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8项,中国发明专利10项。主持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第十四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梁海海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黑龙江省杰青。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教学与科普药理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APSB青年编委,Medicine Advances青年编委等。主要从事器官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与药物研发,在Autophagy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APSB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等科研课题16项,获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奖,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并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教材及论著5部。
鲁明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优青获得者、江苏省杰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医科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天元学者。长期致力于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药物靶点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 Commun, Cell Death Differ, Aging Cell, Antioxid Redox Signal, JASN等高影响力期刊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委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杨光义  主任药师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博士,深圳宝安区中医院(集团)副院长,兼深圳市宝安纯中医院筹建副院长)。2018年被评定为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人才,2013年获湖北省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2011年获得湖北省十堰市突出贡献专家。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药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药房》编委。历任湖北省武当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湖北医药学院药学系主任(2015.2–2017.9),美国休斯顿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访问学者(2012.2–2013.3),香港浸会大学中药资源学访问学者(2011.9–2012.2)。
      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学/中药活性成分与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论文28篇,出版专著7部;科研成果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一等奖1项,广东省药学会一等奖1项,湖北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8项;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

LOW Chian-M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aesthesia

· Deputy Director (Research Policy &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he Deputy President (Research &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Deputy Chair, NUS 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 Use Committee

· Faculty Member, NUS Graduate Studies for Integrativ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Deputy Chairman, CCGLP, SAC (SPRNG), Singapore

· Council Member, Asian-Pacific Society for Neurochemistry

聂晓伟  副研究员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博士,1981年9月出生,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南方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深圳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深圳市后备级人才。长期从事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及治疗靶点研究,入选江苏省医学青年人才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已获得包括国家及地方10余项课题资助,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研工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ir Res、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Science Advances等知名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7篇,另有多篇高质量SCI论文正在审稿中(包括Circulation, AJRCCM等领域内顶级期刊)。Hypertension及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等10余本国际权威杂志审稿人。

陈剑平  副主任中药师

深圳市中医院


      副主任中药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中药实验室主任,深圳市医院中药制剂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1)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2)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和院内制剂研发,致力于名老中医经验方和科研方的中药制剂研究。兼任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杂志客座副主编和审稿编辑、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学术编辑和客座主编、《中草药》杂志青年编委、以及J Ethnopharmacol和Biomed Pharmacother等多家期刊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专家、深圳市卫健委科研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医院制剂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委员、粤港澳青年中医药科学家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药学会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煮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中药协会理事、深圳市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分会委员等。曾荣获“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福田英才”、“深圳市药学会优秀药师”、“深圳市中医院十佳医务工作者”、“深圳市中医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3项、市局级2项,主要参与国家或省或市级科研课题8项;获深圳市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第五完成人)、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二等奖2项(第一和第二完成人)和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参与编写英文论著2部。

Prof. Gautam Seth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Dr. Gautam Sethi is a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in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Yong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The focus of his researchover the past few years has been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s) of activation of oncogenictranscription factors by carcinogens and inflammatory agent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inhibitors of these proteins for prevention of and therapy for cancer. The findings of hisresearch work have so far resulted in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scientific publicationsin high impact factor peer reviewed journals (with h index = 109) and several internationalawards. He is currently ranked among the world's most highly cited scientists according tothe newly unveiled list of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0 by Clarivate. The hotlyanticipated annual list identifies researchers who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theirchosen field by publishing several highly cited paper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eir names are drawn from the publications that rank in the top 1 per cent by citations for field andpublication year in the Web of Science™ citation index.
      He also serves a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for over more than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sincluding 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Cancer Letter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Scientific Repo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Biomedicines, BMC Cancer, Frontiers inPharmac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Oncology,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PLOS One, and ad-hoc reviewer for several otherprestigious international journals.

孙海建   副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师从卞劲松授教),主要从事代谢性和炎性疾病靶器官损伤和药物干预研究。前期工作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GutJ Adv ResTheranosticsRedox Biol等发表SCI研究论文20余篇,Google Scholar 引用超3200次,H指数32。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担任Aging & Diseases, Burns & Traum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杂志青年编委,Front PharmacolLife杂志特邀编辑,担任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Diabetes等期刊审稿人。

曹旭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课题组组长(PI)、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随后先后在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和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曹旭博士于2023年2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组建巨噬细胞生物学与肿瘤免疫药理学实验室,聚焦肿瘤免疫吞噬和免疫耐受新机制,发现巨噬细胞调控新靶标,为创新药物发现和精准免疫治疗奠定基础,实现肿瘤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前期工作发表在Blood, Science Advances, PNAS,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等。

曹磊  副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2022年引进人才,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理机制研究,发现与确证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Cell Death & Disease期刊发表论文。担任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的审稿专家。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2007年9月-2012年7月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     2012年9月-2015年7月   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      2016年8月-2018年7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助理研究员      2018年8月-2021年5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博士      2022年1月-至 今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硕导